n120924

标签: 华侨

法国华人巴黎凯旋门下献花,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法新社今天报道,9月2日

法国华人巴黎凯旋门下献花,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法新社今天报道,9月2日

法国华人巴黎凯旋门下献花,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法新社今天报道,9月2日星期二傍晚6点30分,巴黎凯旋门下像平日一样举行了无名战士墓上的"国家之火"重新点燃仪式。但是,星期二的"国家之火"重新点燃仪式又和往日非常的不同。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法国的部分华人协会不仅参与了这一仪式,还为无名战士墓献上了花篮,以纪念为抗战胜利而捐躯的先烈,铭记中华民族的苦难与奋起,弘扬和平和正义精神。周二的凯旋门"国家之火"重新点燃仪式由法国退伍军人部部长帕特里夏·米拉莱斯(PatriciaMiralles)主持,法国国防部也邀请了中国驻法大使馆参加,现场可以看到,有两位穿着军装的中国驻法武官。敬献花篮的华人协会有法国华人共进会、中法友谊互助协会等。此次活动是第一次有华人华侨在巴黎凯旋门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活动。评几句:凯旋门是法国的重要地标,自1923年起,每天傍晚都会在那里举行点燃长明火的仪式,以纪念所有在战争中阵亡的无名英雄。法国华人协会选择在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地点举行纪念活动,表明他们不仅铭记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和作出的巨大牺牲,也认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共同价值,有助于将中国抗战历史融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整体叙事中,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段历史。此次活动得到了法国官方的支持,法国退伍军人部部长主持仪式,国防部邀请中国驻法大使馆参加,这体现了法方对中国抗战历史的尊重,以及对华人社区纪念活动的认可,有助于促进中法两国在历史认知、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进一步合作。同时,这也是旅法华人华侨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同时又保持自身文化认同和历史记忆的一种体现,展示了他们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方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人不准坐头等舱!”1898年,华侨首富张弼士想买头等舱船票,不料竟遭德国船

“中国人不准坐头等舱!”1898年,华侨首富张弼士想买头等舱船票,不料竟遭德国船

“中国人不准坐头等舱!”1898年,华侨首富张弼士想买头等舱船票,不料竟遭德国船运公司拒绝,而他的反击令人拍手称快。张弼士原名张振勋,1841年出生在广东大埔县一个贫困农家,那时候家里条件差,他只读了三年私塾,十三岁就辍学去放牛帮家里干活。十八岁那年,他一个人跑到印尼巴达维亚找机会,先在码头干杂活,后来去矿场挖矿,干了段时间后转到一家米店打工,因为做事靠谱,老板看中他,把女儿嫁给他,他就接手了米店的生意。接管米店后,张弼士开始慢慢扩大规模,他办起垦殖公司,开垦土地种作物,还涉及金融和药材贸易,通过这些一步步积累,在南洋华人圈子里成了头号富商。那个时代中国积贫积弱,海外华人也常受歧视,但他靠着实干在印尼站稳脚跟,资产越滚越大,到十九世纪末已经是当地华人首富了。张弼士不光做生意,还热心社会事务,在南洋捐款办学校和福利机构,帮了不少华侨。他后来回国投资实业,也因为这些贡献被清政府任命为官员,成了红顶商人。整个生平看下来,他从底层起步,全靠自己打拼出来,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挺不容易的。1898年,张弼士计划从新加坡乘船去香港处理事务,随行有德国医生和中国随从,他想买几张头等舱票,结果德国轮船公司有明确规定,头等舱不卖给中国人,只能卖给德国医生一张,其他人得买普通舱。这个规定让张弼士很气愤,他当场把买到的票撕掉,决定要反击这种歧视。他联合其他华商,集资创办了广福和裕昌两家船运公司,专门跑中新航线,票价定成德国公司的一半,还规定德国人不准买票。德国公司一开始没把这些新公司当回事,继续执行原有政策。但广福和裕昌开张后,华人乘客大量转向这边,德国公司的客源锐减,生意快撑不住了。德国老板只好上门找张弼士道歉,同意取消头等舱禁售给华人的规定。这事反映了当时列强对中国人的歧视很普遍,德国公司这种政策就是典型的种族偏见,没什么好说的。张弼士的反击通过商业手段维护了华人权益,也让德国公司付出代价,算是一种实际的回应。事件过后,张弼士继续在国内推动实业发展,他早在1892年就在山东烟台投资300万两白银创办张裕葡萄酒厂,这是中国第一家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企业。起因是1871年他在印尼参加法国领事馆酒会,听说烟台野生葡萄适合酿酒,就动了念头。建厂初期,他从欧洲引进几十万株葡萄苗,但大多没活下来,第一年失败后第二年换来源还是不行。后来分析原因,发现是土壤和气候差异导致的,于是第三年改用嫁接法,把欧洲苗和本地野生葡萄结合,终于培育出适应环境的品种。葡萄种成后,他开始找酿酒师,第一位从国外请来,到中国后因拔牙感染去世了。第二位自称专家,结果是个骗子,被赶走。第三位是奥匈帝国驻烟台领事巴保,他出身酿酒家庭,懂技术和设备,张弼士就雇了他帮忙指导生产。首瓶葡萄酒酿出后,张弼士规定要陈放十年以上才能上市,确保品质。建厂十年没卖一瓶酒,到1914年才开始销售。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张裕选送四款产品参赛,一举拿下金奖,这让张裕在国际上出名了。张裕成功后,张弼士的财富达到8000万两白银,他也成了第一个登上外国杂志封面的中国企业家。除了葡萄酒,他还投资办银行、砖厂和铁路,推动民族工业。整个过程看,他注重技术引进和品质控制,这在当时中国工业起步阶段很有意义。1916年,张弼士在印尼巴达维亚因肺炎去世,享年75岁,遗体按遗愿运回大埔县安葬。他一生从穷小子到首富,靠实业报国,留下不少遗产,但也经历了那个时代华侨的艰辛和歧视。

鹰眼预警:华侨城A营业收入大幅下降

8月30日,华侨城A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13.17亿元,同比下降50.82%;归母净利润为-28.68亿元,同比下降171.5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9.15亿元,同比下降147%;基本每股收益-0.3568元/股...

华侨城A2025半年报发布:坚守安全稳定运行防线,大力开展房地产营销去化

8月29日晚间,华侨城A(000069.SZ)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华侨城A实现营业收入113.2亿元;归母净利润-28.7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25.6亿元,同比增长190.22%。报告显示,华侨城A坚决守住安全稳定运行防线,持续扎实...
华侨城2025年上半年营收113.17亿元 净亏损扩大至28.68亿元

华侨城2025年上半年营收113.17亿元 净亏损扩大至28.68亿元

观点网讯:8月29日,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华侨城A实现营业收入113.1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30.11亿元同比下降50.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6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56亿元同比...
开封市华侨公墓管理处开展深化城市清洁行动

开封市华侨公墓管理处开展深化城市清洁行动

为进一步优化工作环境,提升城市形象,8月29日,开封市华侨公墓管理处开展深化城市清洁行动。活动中,华侨公墓管理处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手拿扫帚、簸箕、抹布、铁锹等工具,对单位门前三包、办公区域及后院墓道、...

华侨城集团发行15亿超短期融资券 期限270天

该期债券简称为“25华侨城SCP005”,期限为270天,起息日定于2025年8月26日,兑付日则为2026年5月24日。计划发行总额与实际发行总额均为15亿元人民币,发行价格为100元/百元面值。此次债券发行的簿记管理人与主承销商均为中国...

华侨银行发行10亿美元次级票据 息票率4.55%

观点网讯:8月27日,华侨银行在新加坡发行了10亿美元T2次级票据,息票率为4.55%,以补充二级资本基础。此次发行遵循144A/RegS条款,期限为10年不可赎回5年,以美元计价,有助于优化银行资本结构。
开封市华侨公墓管理处召开安全生产工作周例会

开封市华侨公墓管理处召开安全生产工作周例会

为持续做好防汛工作,落实落细各项安全防范措施,8月25日,开封市华侨公墓管理处召开安全生产工作周例会。会上,华侨公墓管理处党支部书记、主任周霞通报了上周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传达了《开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落实省市...

华侨城(亚洲)中期收入约2.61亿元 同比降约56.4%

公告显示,华侨城(亚洲)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6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56.4%;归属于公司权益持有人的亏损约为1.9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亏损约0.30亿元人民币。华侨城(亚洲)的财务状况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